高考落幕,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家庭的头等大事。如何科学、精准地填报志愿,关乎万千学子的前途命运。为切实解决广大考生家长这一“急难愁盼”问题,2025年暑期,山东青岛市教育局精心组织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辅导活动。
活动延续采用“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事业单位、见高校”(简称“四进一见”)服务模式,组织权威专家团队,将专业、及时、免费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直接送达考生和家长身边,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这项已持续开展三年的公益品牌活动,正日益成为青岛教育惠民、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张闪亮“金名片”。
专业筑基:锻造权威可靠的“智囊团”
高考志愿填报绝非简单的分数匹配,而是一项涵盖政策解读、数据分析、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等多维度的复杂工程。因此,活动启动之初,青岛市教育局便将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辅导团队置于首位。
青岛市招生考试院严格遴选了一批拥有6年以上高考志愿填报实操经验、政策把握精准透彻、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组建了市级宣讲专家库。同时,活动面向全市高中学校广泛动员,遴选了近百名经验丰富的高三骨干教师作为志愿者。这些教师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深谙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具备扎实的生涯规划指导能力,是连接理论与学生实际需求的桥梁。
为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扣,活动前夕,青岛市教育局组织了覆盖全体专家和志愿者的高强度、系统性集中培训。培训内容紧贴实际需求,涵盖2025年最新高招政策深度解析、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与风险规避详解、全国重点高校及特色专业设置与就业前景解读、典型案例与常见“雷区”警示、高效沟通技巧与考生家长心理疏导策略等,确保每一位走上服务岗位的辅导者都成为知识储备过硬、服务技能娴熟的“行家里手”。
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响应,同步组织本辖区内的志愿填报专家和教师志愿者资源组建区级服务分队。这种市、区(市)两级高效协同、优势互补的立体化服务网络,为“服务全覆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机制保障。
同时,青岛市教育局联合相关单位,分别举办本科综合场、专科高职场高校招生咨询会,为考生与家长提供咨询服务。近300所高校、近1000名高校招生老师、市招考院志愿填报骨干齐聚青岛大学体育馆,一站式解决升学难题,为考生和家长详细介绍学校招生情况和报考细节、专业情况等,帮助考生精准填报志愿。
渠道多元:构建“家门口”的服务矩阵
如何让专业的指导真正触达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青岛市教育局坚持“以考生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以校园为主阵地,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形式,打造了一个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联动、点面覆盖广泛的“家门口”服务矩阵。
各高中学校是活动开展的“大本营”,重在普惠性与基础性指导。学校通过精心组织专题家长会和报告会,系统讲解填报策略;在校园内开设“咨询大集”,供家长学生“赶集”咨询;还组织小型化、精准化的小组答疑会,针对特定分数段或兴趣方向的考生群体进行深度辅导。对于特殊需求考生,学校还会安排“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上门辅导服务。
为方便社区考生家长就近获取指导,专家团队还深入街道、社区,在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居民聚集地开展宣讲和答疑,为社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服务,将专业指导送到了百姓的“家门口”和“心坎上”。同时,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企业。专家队伍走进海尔集团、华通集团、中车集团、热电集团等十余家驻青企事业单位。这不仅是为员工家庭送服务,更是为企业稳人心、为城市留人才的重要举措,是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优质人才生态的教育担当。
自2023年首次推出以来,“四进一见”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辅导活动已成功走过三个年头。从最初的探索尝试,到如今形成市级引领、区级联动、校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效协同机制,受益群体持续扩大。专家库和志愿者队伍持续优化扩容,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成为考生家长信赖的“智囊团”,有效缓解了志愿填报季的普遍性焦虑,提升了填报的科学性和满意度,助力更多学子圆梦理想高校。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嫱)
一鼎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